找到相关内容3094篇,用时5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儒释道与中国茶文化

    首先从“涉言路”的条件下取得的么。如单方面地执着究为茶或禅味,就正好落人了语言的圈套了吗!“茶意即禅意,禅意即无茶意。不知禅味,亦即不知茶味。”(泽庵宗彭《茶禅同一味》) 显然,禅师论禅,是要排斥法执、吾执,以便自悟本性。执,即束缚。就如“吃茶去”,如拘泥于此三字死钻牛角尖,有可能成为人们理解上即“悟道”的束缚。因此,禅家是要人们做到“于一切法,即见性成佛道”。也就是说要达到“内外...

    赖功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8192081413.html
  •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

    人人都可能获得自由。“三无”为纲、;但行直心、顿悟菩提;离世间法而出世间。佛教禅宗要最大限度地扩大自身的影响,就要最大限度地满足普通人对于自由的渴望和内心需求。   追求自由的目的何在与对...初步形成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世界观。   和谐世界理念全面启动了中国建设软实力的进程。任何一个世界强国地位的确立,仅仅需要硬实力,也需要具备相应的软实力。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,已经到了要下气力进一步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281864.html
  • 佛教法事仪轨(二)

    念,求愿往生,愿佛慈悲,哀怜摄受。 弟子众等,识佛身,相好光明,愿佛示现,令我得见,及见观音势至,诸菩萨众。彼世界中,清净庄严,光明妙相等,令我了了,得见阿弥陀佛。 二:起立...。 香花迎,香花请,弟子众等,一心奉请娑婆教主本师释迦牟尼佛,消灾延寿药师如来,西方接引阿弥陀佛,当来下生弥勒尊佛,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,唯愿违本誓,哀悯有情,居慈莲座,降临道场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6151582823.html
  • 堪萨师公著作《遍益明镜》之4

    贤所著的《论戒、律、三昧耶互不相违》中也说:“比丘利众生,菩萨悲心切,若欲作利他,比丘调伏律,更胜菩萨戒,故尤当依戒。调伏所诠戒,唯比丘能修,尽寿而依止,众生事。”而《调伏颂》[2]中:“可赞财...八种别解脱戒律也是菩萨戒的基础,都相违。如同不可请转轮王到贫中,菩萨戒也不可没有别解脱戒。贤劫千佛都依出家身而成佛。身披出家服饰,以能令大家见闻的形象宏扬出家教法,有这样最好的清净榜样,所在之处,...

    堪萨师公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2482483181.html
  • 谈心说识(四):生命的根源

    会为无明烦恼所系缚,皆因此第八识常被第七识执之为我,且爱之。如同守护财宝者,严守失。   第八识有三相,自相、果相、因相。今将三相、三位、三名之关系死表如下:(略)   阿赖耶识...初阿赖耶识,异孰一切种,可知执受,处了常与触——第三颂   作意受想思,相应唯舍受,是无覆无记,触等亦如是——第四颂   恒转如瀑流,阿罗汉位。已说初能变。(《大正藏》卷三十一,六十...

    释依昱

    |唯识|谈心说识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480083354.html
  • 许地山的学术成就与印度文化的联系

    向莎维德丽女神祈祷,生一女,为感激女神,便以莎维德丽为公主命名。公主长大后与另一国家的王子结婚,但王子注定短命。一天,夫妇到森林砍柴,丈夫死限已到,阎王来带走其魂魄,莎维德丽连夜跟定阎王,穷追,...]老舍先生文章中说起过地山先生早期受佛教影响的情况:“他有一位舅父,是个很有才而后来作了十分规矩的和尚的。由这位舅父,他大概自幼就接近了佛说,读过不少的佛经。还许因为这位舅父的关系,他曾在仰光一带住...

    薛克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7505684100.html
  • 华严宗思想源流

    性命的事迹高僧传中随处可见,由此亦可见两晋至隋唐五六百年之间人们对于解脱之道的渴求。)   武周之时,武则天崇信佛法,知晋译华严不全,派人向于阗国求取四十万颂华严梵典,又礼聘于阗国之硕学...同相,然而梁柱瓦石各各不同是为异相,梁柱瓦石缘成一是为成相,虽成一 然梁柱瓦石仍改其为梁柱瓦石此即是坏相。任一物均具此六相,然唯智者悟者方能圆观此六相于一时不偏一边,能在大千世界中失微尘之未,于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184350.html
  • 论禅与诗

    著空,即空,是顿悟;闻说我著,即取无我,是顿悟;生死而入涅盘,是顿悟。  在这个说明中,值得注意的是既说“即心是道”,又讲“知一切法是一切法”,即悟到诸法“如实”的存在,这显示了南宗禅...近年来,人们更多地注意到佛教对文学的影响,也出现了一些沦及诗、禅关系的论著。笔者揣浅陋,亦就此略献刍议。  一、禅与诗的契合点  古代禅师们以诗明禅,诗人们以禅入诗,这都是把诗、禅二者沟通、结合起来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2784356.html
  • 净业三福变化气质

    心里很散乱,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把西方净土依正庄严观想清楚。在这种情况下,对根机钝劣,心散乱的众生,佛是慈悲摄受,所以提供他一个前方便,进入到净宗念佛信心的前方便。所以,就谈到修福的问题。   ...我正受的请法之后,在未介绍观想方法之前,首先就开显净业三福。第一福叫人天福,又叫世间福:孝养父母,奉事师长,慈心杀,修十善业。第二福是小乘福:受持三归,具足众戒,不犯威仪。第三福是大乘福:发菩提心,...

    大安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071184660.html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二)

    一切恶法。那么在一个因缘散乱的环境当中,当取的取,当,就会完全堕落愚痴的深渊当中。这样一来,就把自己一切的修行道路堵塞了。所以,为了修行佛法的缘故,于自己能够产生贪、嗔、痴的环境也就是对于家乡...法,能够修行佛法。这时,依靠般若的智慧,也能够善巧地取舍和观察当取当之处;这样,对于取舍之处毫不蒙昧;然后在修行的时候也一定能够产生定信;产生定信之后,于佛法当中自然会得退转。所以说依止静处会具足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6/12022884703.html